时间: 2025-04-29 09:5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57:38
“厚今*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重视现代,轻视古代。它表达了一种倾向于关注当下和未来,而不是过去的态度或观点。
在文学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批评那些只关注现代而不尊重传统的作品或观点。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表达对现代事物的偏好,或者对那些忽视历史价值的行为的批评。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化研究,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讨论对待历史的态度和方法。
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与“厚今*古”相似,但可能在语气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厚今*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它直接反映了对待时间和历史的态度。在语言的演变中,这个成语保持了其基本含义,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使用频率和强调点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尊重传统和历史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因此,“厚今古”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批评那些忽视或轻视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行为。在快速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增加,反映了社会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
这个成语可能引起对历史价值的尊重和对现代浮躁态度的批评。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忽视传统智慧,盲目追求新潮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过分追求现代科技和生活方式,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种“厚今*古”的态度,让我感到有必要平衡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厚今*古非我愿,传统智慧心中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对比古代与现代建筑的画面,强调现代建筑的冷漠与古代建筑的温馨。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融合传统乐器与现代电子音乐的作品,展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dern over ancient”,但这种表达不如“厚今*古”那样具有文化深度和历史感。
“厚今古”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对历史和现代关系的深刻理解。
宋初讹而新:从质及讹,弥迈弥澹。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
~是中国史学的传统。
1.
【厚】
(会意。从厂(hǎn),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 、 《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左传·隐公元年》-厚将崩。 、 《素问·王常政大论》-见于厚土。
【组词】
厚土、 厚地、 厚坤、 厚厚
2.
【今】
(会意。从佶亼(jí)。本义:现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是时也。 、 《苍颉篇》-今,时辞也。 、 《诗·召南·摽有梅》-迨其今兮。 、 《诗·豳风·东山》-于今三年。 、 《史记·汲郑传》-吾今召君矣。 、 《战国策·燕策》-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其室十无一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今之高爵显位。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
【组词】
今朝三明朝四、 今雨、 今愁古恨、 今下、 今夕何夕
3. 【薄】
4.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