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2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25:07
水陆道场:这个词汇源自术语,指的是一种结合水上和陆地的法会或仪式,通常用于超度亡灵、祈福消灾。字面意思是指在水上和陆地上举行的活动场所。
文学:在古典文学中,水陆道场常被用来描绘庄重的仪式,如《西游记》中就有描述唐僧师徒参加水陆道场的场景。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提及传统活动时仍可能出现。 专业领域:在研究或仪式研究中,水陆道场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特定的**实践。
同义词:水陆法会、水陆大会 反义词:无明显反义词,但可以对比日常活动或非**活动。
词源:源自经典,特别是关于超度和祈福的仪式。 演变:随着在**的传播,水陆道场的形式和意义也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目的——超度和祈福——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水陆道场是重要的和社会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死、轮回的认知和态度。它也是社区凝聚和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情感反应:通常带来庄重、神圣的感觉。 联想: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寺庙、悠扬的佛乐、虔诚的信徒。
个人经历中,可能参加过类似的水陆道场,体验到其独特的氛围和仪式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钟暮鼓间,水陆道场现,心灵得净化,尘世烦恼远。”
视觉:可以想象到寺庙中的香烟缭绕,信徒们虔诚地跪拜。 听觉:可能会听到悠扬的佛乐和诵经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仪式可能被称为不同的名称,但其目的和形式可能有所相似,如教的弥撒。
水陆道场作为一个术语,不仅体现了的仪式文化,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死和超度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意义。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陆】
(会意。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从坴(lù),土块很大。“坴”亦兼表字音。本义:陆地,高而平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陆,高平地。 、 《易·渐卦》-鸿渐于陆。 、 《国语·齐语》-陵阜陆墐。 、 《穆天子传》三-陵衍平陆。 、 宋·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 、 《资治通鉴》-水陆俱下。
3.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
4. 【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