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6:05
词汇“由窦尚书”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由窦尚书”字面意思是指通过窦(一种古代的通道或管道)来传递信息或物品的尚书(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文书工作)。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种间接的、非正式的沟通方式或途径。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种非正式的、隐秘的或不直接的交流方式。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为它过于古老和生僻。
“由窦尚书”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源自古代官场中的一种特殊沟通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沟通方式逐渐消失,这个词汇也变得不再常用。
在古代**,官场文化复杂,信息传递往往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由窦尚书”可能反映了当时官场中的一种隐秘和复杂的沟通文化。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神秘和隐晦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场的复杂性和权谋。
由于这个词汇过于生僻,现代人很少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由窦尚书”来增加作品的历史氛围和深度。
由于这个词汇的特殊性,很难找到直接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可以想象一幅古代宫廷中秘密传递信息的画面。
这个词汇在其他语言中没有直接对应词汇,因为它与**的古代官场文化紧密相关。
“由窦尚书”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官场文化的一部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居亡何,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有‘由窦尚书、屈膝执政’之语,传以为笑。
宋朝时期,许及之极力谄事佗胄,真是无所不至。一次佗胄生日,许多官员去祝寿,及之后来才到,宦官把门关了,他只好从墙洞里钻入。他担任尚书两年没有得到升迁,于是在佗胄面前诉苦,佗胄恻隐安慰他,后来才升他官。当时人笑他为由窦尚书
1.
【由】
(《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
树木生新枝。亦泛指萌生。
【引证】
《左传》-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
【组词】
由蘖、
2.
【窦】
(形声。从穴,卖声。本义:孔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窦,空也。 、 《礼记·月令》。注:“入地隋曰窦。”-穿窦窖。 、 《礼记·礼运》。注:“孔穴也。”-顺人情之大窦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
【组词】
窦径
3.
【尚】
(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尚,曾也。 、 《诗·王风·免爰》-尚无为。
4.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