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7 07:3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7 07:32:59
抽动:指身体某部分不自主地、快速地、无规律地**或发出声音。在医学上,抽动通常与抽动障碍(如妥瑞氏症)相关,表现为面部、肢体或声带的突然、反复的非自愿动作或声音。
抽动一词源自汉语,其字面意思为“抽取并移动”,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被用来描述不自主的身体动作。
在某些文化中,抽动可能被视为不吉利的预兆或精神疾病的标志。在现代社会,随着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增加,人们对抽动的理解和态度也在逐渐改变。
抽动往往与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它可能引发人们对疾病、不适和心理压力的联想。
在个人经历中,抽动可能与特定的压力情境相关,如在公众演讲前的紧张抽动。
在诗歌中,抽动可以被用来象征内心的动荡和不安:
他的手指,如同秋风中的落叶, 在无言的空气中抽动, 诉说着未曾出口的恐惧。
抽动可能让人联想到快速闪烁的灯光或断断续续的机械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可以增强对抽动现象的感知。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抽动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通常相似,都是指不自主的身体动作。
抽动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医学领域有其特定的含义,也在日常语言和文学创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人类行为和情感的复杂性,是语言学*和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抽】
(形声。从手,由声。本义:拔出,抽出)。
拔出,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
【引证】
《广雅》-抽,拔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每射,抽矢菆。 、 《庄子·天地》。李注:“引也。”-挈水若抽。 、 《诗·郑风·清人》-左旋右抽。 、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
【组词】
抽简禄马、 抽匣、 抽毫、 抽宝剑;抽刀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