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3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39:24
环境壁垒(Environmental Barrier)是一个复合词汇,由“环境”和“壁垒”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障碍或限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任何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阻碍,如自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
在不同的语境中,“环境壁垒”有不同的应用:
“环境壁垒”是现代词汇,随着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它结合了“环境”这一自然和社会科学中的核心概念,以及“壁垒”这一军事和政治术语,形成了新的复合意义。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环境壁垒常常与贸易政策、环境保护法规等相关联。它反映了各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努力平衡环境保护的需求。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自然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话题的思考。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解决方案的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壁垒可能体现在个人无法改变的生活条件,如居住在污染严重的地区,或者工作在条件艰苦的野外。
在诗歌中,可以将“环境壁垒”比喻为人生旅途中的障碍:
在生命的荒原上, 环境壁垒如影随形, 我们或跨越,或绕行, 寻找那片绿洲的宁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荒凉的沙漠,象征着环境壁垒;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缓慢、旋律沉重的乐曲,来表达穿越环境壁垒的艰辛。
在不同语言中,“环境壁垒”可能有不同的表达,但其核心意义相似,都指向由环境引起的障碍。
“环境壁垒”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障碍,也激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探索。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1.
【环】
(形声。从玉,瞏huán声。本义: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环,璧也。 、 《尔雅·释器》。李注:“其孔及边肉大小适等。”-肉好若一谓之不。 、 《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珮之声。 、 《礼记·玉藻》-孔子佩象环五寸。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闻水声,如鸣佩环。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腰白玉之环。
【组词】
环佩、 环玦、 环琨、 环塡
2.
【境】
(形声。从土,竟声。本义:边境,国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境,疆也。 、 《吕氏春秋·赞能》-至齐境。
3.
【壁】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壁,垣也。 、 《风俗通》-壁亦土也。 、 张衡《思玄赋》-观壁垒于北落兮。 、 《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 、 《聊斋志异·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组词】
壁有耳、 壁中书、 壁观
4.
【垒】
(形声。从土,畾(雷)声。本义:军壁,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垒,军壁也。 、 《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 、 《周礼·夏官·量人》-营军之垒舍。 、 《左传·僖公十九年》-因垒而降。 、 《左传·宣公十二年》-摩垒而还。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于城内更筑坚垒。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垒西边。
【组词】
垒培、 垒尉、 垒和、 垒口、 垒舍、 深沟高垒;两军对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