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2:4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2:40:29
民宅 的字面意思是指普通民众居住的房屋,与官方或特殊用途的建筑(如宫殿、寺庙、政府机关等)相对。基本含义是指私人住宅,通常指的是非商业用途的居住空间。
民宅 一词由“民”和“宅”组成。“民”指普通民众,“宅”指居住的地方。在古代汉语中,“宅”已有居住地的含义,而“民宅”则特指普通人的住所。随着社会发展,民宅的概念逐渐扩展,包括了各种类型的私人住宅。
在**文化中,民宅不仅是居住的场所,也是家庭和社会关系的象征。传统的四合院就是一种典型的民宅形式,它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社区的互动。
民宅 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温馨、安全、归属感。它代表了家的概念,是个人情感和记忆的载体。
在我的生活中,民宅是我每天回归的地方,它不仅是休息的场所,也是与家人共享时光的空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民宅”:
月光洒在静谧的民宅, 窗内灯火温暖如初。 家的味道,在夜风中飘散, 是安宁,是归宿。
民宅 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温馨的灯光、整齐的花园、或是古老的砖墙。听觉联想可能是家人的笑声、电视的声音或是夜晚的宁静。
在英语中,民宅 可以对应为 "private residence" 或 "home"。不同文化中,民宅的概念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家的温馨和安全感的追求是普遍的。
民宅 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情感和文化的载体。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民宅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1.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2.
【宅】
(形声。从宀(mián),乇(zhé)声。本义:住所;住处)。
同本义。
【引证】
小徐本《说文》-宅,所托居也。 、 《易·象传》-上以厚,下安宅。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 、 汉·刘向《列女传》-便利田宅。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 、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 、 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组词】
卜宅、 宅司、 宅券、 宅相、 宅神、 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