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3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36:04
嘈音:指嘈杂的声音,通常用来形容声音杂乱、刺耳、令人不快的声音。这个词汇强调了声音的负面影响,可能包括噪音、喧哗等。
嘈音一词源自汉语,其字面意思即为嘈杂的声音。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说文解字》中提到“嘈,声也”,现代汉语中继续沿用这一含义。
在现代社会,嘈音常常与城市生活相关联,特别是在交通繁忙或人口密集的地区。它反映了人们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环境质量的关注。
嘈音往往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如烦躁、不安或压力。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混乱、无序或压力大的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嘈音可能出现在工作场所、公共交通或家庭环境中。例如,邻居的装修声音可能成为一种嘈音,影响你的休息或工作。
在诗歌中,嘈音可以用来增强场景的混乱感:
城市的嘈音,如潮水般涌来, 淹没了心灵的宁静港湾。
嘈音可能让人联想到繁忙的街道、拥挤的市场或机械的轰鸣声。视觉上,可能是一幅充满人群和活动的画面。
在不同语言中,嘈音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都指向不愉快的声音环境。
嘈音作为一个描述负面声音环境的词汇,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描述和理解周围的声音环境,还反映了我们对宁静和和谐的追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嘈音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感受和需求。
1.
【嘈】
喧闹。
【引证】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耳嘈嘈以失听。 、 洪迈《夷坚三志》-望廊下有灯烛火,且人口嘈杂。
【组词】
嘈嚷、 嘈啐
指胃部难受,不舒服。
【引证】
《西游记》-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
【组词】
心嘈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