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9:54
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环境状态以及内在心理活动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它包括对自我、他人、物体和**的觉察,以及对这些觉察的思考、情感和意愿。
意识一词源自拉丁语“conscientia”,意为“共同的知识”或“内心的知识”。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consciousness”,在17世纪被引入英语,逐渐演变为指代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
在现代社会,意识的提升常常与社会责任和道德觉悟相关联。例如,环保意识、公民意识等概念在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意识这个词常常让我联想到深邃的思考和内心的探索。它带有一种哲学和心理学的深度,让人思考自我存在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提醒自己保持对周围环境的意识,这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他人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诗歌: 在意识的海洋中,我漂流, 每一波纹,都是思想的涟漪。
故事: 他闭上眼睛,深呼吸,试图进入自己的意识深处,寻找那个被遗忘的记忆碎片。
视觉:意识可以联想到一个深邃的海洋或星空,象征着无限的探索和可能性。 听觉:轻柔的钢琴曲,如同意识的流动,平静而深邃。
在不同语言中,意识的概念有所不同。例如,在汉语中,“意识”强调的是认知和觉察,而在英语中,“consciousness”更偏向于心理状态和自我感知。
意识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词汇,它不仅涉及个体的认知能力,还与文化、社会和个人经验紧密相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1.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2.
【识】
旗帜 同: 帜
【引证】
《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引证】
《岭外代答》-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