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3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33:20
挽幛:挽幛是一种用于哀悼的礼仪用品,通常是在丧事中悬挂或赠送的布幔,上面可能写有悼词或挽联,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挽幛常被用作象征性的元素,代表死亡、哀悼和生命的无常。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提及挽幛通常是在讨论丧事礼仪或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专业领域:在礼仪学或丧葬文化研究中,挽幛是研究丧葬*俗和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义词:挽联、悼词、哀幛 反义词:喜幛、贺幛(用于喜庆场合的布幔)
挽幛一词源于古代丧葬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式和内容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和用途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挽幛是丧葬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安慰。
挽幛通常与悲伤、哀悼和生命的终结相关联,给人以沉重和肃穆的情感体验。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亲友去世,可能会参与制作或赠送挽幛,以此表达哀思和敬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挽幛:
挽幛轻垂,哀思如潮,
岁月无声,逝者安息。
挽幛的视觉联想通常是黑色或白色的布幔,上面可能有金色的字迹。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葬礼上的哀乐或诵读悼词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哀悼用品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但其表达哀悼和尊重的基本功能是相似的。
挽幛作为一种传统的哀悼用品,不仅承载着对逝者的哀思,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礼仪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挽幛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1.
【挽】
(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广诂》-挽,引也。 、 《说文》-輓,引之也。 、 《广韵》-輓,輓车也。 、 《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或輓之,或推之。 、 《史记·刘敬传》-娄敬脱輓辂。 、 《汉书·韩安国传》-转粟輓输以为之备。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挽炮车者。
【组词】
挽郎、 挽强、 挽满、 挽车、 挽住、 挽手儿、 挽歌郎、 挽强为弱
2.
【幛】
(形声。从巾,章声。巾,丝麻织品。本义:旧时用布帛一副上面题字,作为庆吊的礼物)同本义。
【引证】
曾国藩《致相润芝中丞书》-谨具祭幛一悬。
【组词】
寿幛;挽幛;喜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