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4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46:34
干将莫邪:这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神话传说。干将和莫邪原本是两位铸剑大师,他们铸造的剑被誉为神兵利器。后来,“干将莫邪”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比喻非常杰出或珍贵的事物,尤其是指技艺高超的人或物品。
在文学作品中,“干将莫邪”常用来形容技艺非凡的人物或物品,如在武侠小说中形容一把绝世好剑。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的技艺非常高超,或者某物非常珍贵。在专业领域,如冶金学或工艺美术领域,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工艺精湛的作品或技术。
同义词:神工鬼斧、巧夺天工、出类拔萃 反义词:平庸无奇、粗制滥造、拙劣不堪
“干将莫邪”源自**古代的神话传说,最早见于《列子·汤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意义逐渐从特指两位铸剑大师扩展到泛指任何技艺高超的人或物品。
在文化中,“干将莫邪”代表了工匠精神和技艺的极致追求。它体现了古代对工艺和技术的尊重,以及对卓越成就的赞誉。
这个词汇给人以神秘和高贵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完美的追求。它激发人们对卓越和完美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干将莫邪”来形容那些在某个领域有着非凡成就的人,或者那些制作精良、工艺精湛的物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干将莫邪铸神剑,锋芒毕露震九天。 技艺超群传千古,英名永驻人世间。”
想象一幅画面:两位古代工匠在火光中铸剑,剑身闪耀着寒光,周围是古老的作坊和熊熊的炉火。这种场景可以搭配古风音乐,增强视觉和听觉的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sterpiece”或“Work of Art”,用来形容那些技艺高超或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
“干将莫邪”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技艺的极致,也体现了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比喻,能够准确而生动地传达出对卓越和完美的追求。
(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大冶铸金,金岂踊跃自谓我为~乎?(明·归有光《与顾懋俭》)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
【莫】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ǎ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莫,日且冥也。 、 《广雅》-莫,夜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不夙则莫。 、 《诗·大雅·抑》-谁夙知而莫成? 、 《诗·周颂·臣工》-维莫之春。 、 《礼记·文王世子》-及莫又圣。 、 《战国策·齐策》-旦莫日进食。 、 《书·洪范》-星辰莫同。 、 宋·苏轼《石钟山记》-莫夜月明。 、 《论语·先进》-莫春者。
【组词】
莫夜
4.
【邪】
(mòyé)。
古同疑问词“耶”。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欺秦邪。 、 《世说新语·自新》-令名不彰邪。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何预我邪。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且非邪。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资治通鉴》-可迎之邪。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此画果真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