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0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02:41
林下:字面意思是指森林的下层或树荫之下。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森林中树木较密集的地方,或者是树木遮蔽下的阴凉区域。
“林下”一词源自汉语,由“林”和“下”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林”指树木丛生的地方,“下”指下方或较低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林下”逐渐形成了其现代的含义。
在**文化中,“林下”常与隐逸、清高、自然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古代文人常以“林下之士”自居,表达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
“林下”给人以宁静、清新、神秘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自然的美丽、生命的多样性和心灵的宁静。
在徒步旅行中,我曾在一片林下休息,那里的空气清新,鸟鸣声声,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诗歌: 林下风轻,叶影婆娑, 一缕阳光,穿透幽深。 心随鸟鸣,悠然自得, 尘世喧嚣,远去无痕。
视觉:想象一片茂密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听觉:鸟鸣声、树叶沙沙声、远处溪流潺潺声,构成一幅林下的自然交响曲。
在英语中,“under the forest canopy”或“beneath the trees”可以对应“林下”的概念,但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林下”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空间,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情感和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