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0:19
词汇“廪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廪锡”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廪锡”由两个字组成:“廪”和“锡”。
结合起来,“廪锡”字面意思是指官方赐予的粮食或其他物资。
在古代文献中,“廪锡”常用于描述官方对官员、士兵或特定群体的赏赐,尤其是在战时或特殊情况下。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绘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
“廪”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仓库。“锡”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其中之一即为赐予。随着时间的推移,“廪锡”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在古代**,廪锡是官方对个人或集体的一种物质奖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赏罚制度。这种制度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管理方式和价值观念。
对于现代人来说,“廪锡”可能带有一种历史感和古雅的气息,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制度。
由于“廪锡”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历史研究或古代文献解读中,了解这个词的意义是必要的。
在创作古代背景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廪锡”来增添历史真实感,例如:“**在朝会上宣布,因边疆守军的英勇,特赐廪锡以示嘉奖。”
结合古代宫廷的图像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廪锡”的语境和情感色彩。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grant”(授予)或“donation”(捐赠),但它们的具体含义和使用背景会有所不同。
“廪锡”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在学语言和历史时,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库,增强我们对语言多样性和历史深度的认识。
1.
【廪】
(会意兼象形。从人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又作“廪”。“廪”是俗字。本义:米仓)。
同本义。
【引证】
《诗·周颂·丰年》-亦有高廪。 、 《周礼·廪人》注-盛米曰廩。 、 《荀子·荣辱》。注:“圆曰囷,方曰廪。”-余刀布,有囷廪。 、 《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廪者,粢盛委之所藏也。 、 《汉书·五行志》-御廪,夫人八妾所舂米,藏以奉宗庙也。 、 《荀子·富国》注-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 《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 、 贾谊《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组词】
廪囷、 廪粟、 廪庚
2.
【锡】
化学名词。一种略带蓝色的白色光泽的低熔点金属元素,在化合物内是二价或四价,不会被空气氧化,主要以二氧化物(锡石)和各种硫化物(例如硫锡石)的形式存在 ——元素符号Sn。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金锡连丹。
【组词】
锡古子
细麻布。 同: 緆
【引证】
《仪礼·大射仪》-用锡若絺。 、 《史记·司马相如传》-于是郑女曼姬,被阿锡。
【组词】
锡衣、 锡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