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4:36
词汇“回疑”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组合,“回”通常表示返回、回应或循环,而“疑”则表示怀疑、不确定。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推测“回疑”可能指的是对某事物或观点的怀疑或不确定,并可能伴随着一种反思或重新评估的过程。
由于“回疑”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由“回”和“疑”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反思和质疑的含义。
在鼓励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的文化中,“回疑”可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行为,有助于个人和集体的成长和发展。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面对新信息或挑战现有信念时使用“回疑”这一概念。例如,当科学发现挑战了传统的医学观念时,医生可能会经历“回疑”的过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回疑”来表达对生活或爱情的深刻反思:
在爱的旅途中,我回疑,
是否每一朵花都值得我停留。
由于“回疑”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consider”或“doubt”。
“回疑”作为一个概念,强调了反思和质疑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学习和分析“回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面对新信息或挑战时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疑,惑也。 、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周书·王佩》-时至而疑。 、 《韩非子·说难》-疑邻人之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 唐·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自疑身外。 、 林觉民《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组词】
疑思、 疑影、 疑猜、 疑龊、 疑狐、 疑念、 疑踪、 疑结、 疑阻、 疑冢、 疑敌、 疑人、 疑揣、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