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2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9:26:31
妾侍:在古代**,妾侍指的是男性正式妻子之外的性伴侣,通常地位低于正妻,但高于一般的仆人。她们可能是通过购买、赠送或其他非正式婚姻途径进入男性家庭的女性。
“妾侍”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妾”指的是非正式的妻子,“侍”则有侍奉、服务的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妾侍的角色和地位逐渐发生变化,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概念已基本消失。
在古代**,妾侍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性别不平等和阶级制度。她们通常是社会底层女性,通过成为妾侍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但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和家庭的歧视。
提到“妾侍”,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社会的不公。这一词汇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反映了历史上的性别歧视和阶级压迫。
在现代社会,妾侍的概念已不再适用,但在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中,这一词汇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在撰写关于古代家庭结构的文章或创作历史小说时,妾侍的角色和经历可以提供丰富的素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古巷深处的妾侍,
轻纱掩面,泪痕未干。
红烛摇曳,映照着她的孤独,
在封建的阴影下,她的命运如风中残烛。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埃及、古罗马,也存在类似妾侍的角色,如concubine。这些角色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性别和阶级的特定看法。
“妾侍”这一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性别和阶级问题。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一词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人类历史的发展。
1.
【妾】
(会意。从辛,从女。甲骨文字形上面是“ň”(qiān)字,即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本义:女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妾,有罪女子给事者。 、 《周礼·太宰》-八月臣妾。 、 《国语·晋语》-纳女工妾三十人。 、 《书·费誓》-臣妾逋逃。
2.
【侍】
(形声。从人,寺声。本义:在尊长旁边陪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侍,承也。 、 《孝经》。郑注:“卑在尊者之侧为侍也。”-曾子侍。 、 《后汉书·邳彤传》。注:“有左右曹,入侍天子。故曰侍中。”-侍中。 、 《后汉书·朱穆传》。注:“秦官也。”-中常侍。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使侍人僚租告公。 、 《汉书·文帝纪》-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侧耳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