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7:36
杂糅(zá róu)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将不同的事物混合在一起,通常带有贬义,意味着混合得不协调或不和谐。基本含义是指混合了不同种类或性质的东西,导致整体显得杂乱无章或不纯粹。
在文学中,“杂糅”常用来形容作品风格或内容的混乱,如“这部小说的风格杂糅,难以形成统一的主题。”在口语中,可以指混合了不同来源或品质的事物,如“这份菜的口味杂糅,不太好吃。”在专业领域,如生物学,可以指不同物种的杂交。
同义词:混杂、混合、混淆 反义词:纯粹、单一、纯净
同义词“混杂”强调混合的无序性,而“杂糅”更强调混合后的不协调性。反义词“纯粹”则强调没有混合,保持原有的单一性质。
“杂糅”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杂”意为混合,“糅”意为揉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杂糅”常带有负面含义,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秩序和纯粹性的追求。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试图融合不同文化或理念但未能成功的情况。
“杂糅”一词往往给人带来混乱和不清晰的印象,可能引发对事物质量或效果的担忧。在表达时,使用该词可能会传达出对某事物的不满或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次烹饪经历,尝试将多种不同的食材和调味料混合在一起,结果味道杂糅,未能达到预期的美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杂糅的色彩中,寻找那一抹纯粹的蓝。”
视觉上,“杂糅”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色彩混乱的画作;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一首旋律不协调的音乐。
在英语中,“杂糅”可以对应于“mishmash”或“hodgepodge”,这些词汇同样强调混合的不协调性。
“杂糅”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准确地描述混合事物的不协调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该词可以增强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