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7:13
词汇“杂礼”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杂”和“礼”两个字来理解。
结合这两个字,“杂礼”可能指的是一种混合的、不纯粹的或多样化的礼仪形式。
由于“杂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描述一种非传统的、混合了多种文化或习俗的礼仪。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不正式或不标准的礼仪行为。
由于“杂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现代人根据“杂”和“礼”的字面意思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杂礼”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融合了不同文化元素的礼仪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对于一些人来说,“杂礼”可能带来一种新鲜感和创新感,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展现了多样性和包容性。然而,对于重视传统的人来说,这个词可能带有贬义,暗示着不纯粹或不正式。
由于“杂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杂礼的舞会上,
东方的扇与西方的帽,
交织成一幅多彩的画,
每一拍都是文化的交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其中不同文化的服饰、音乐和舞蹈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杂礼”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混合文化礼仪的表达方式。
“杂礼”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语言的创造性和多样性。在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时,我们需要考虑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情感和联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杂】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同本义。
【引证】
《周礼·考工记》-画绘之事,杂五色。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