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5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2:57:49
词汇“时世”通常指的是当前的时代或社会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状和趋势。它强调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时世”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时”和“世”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它主要指代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更广泛的社会状况。
在**文化中,“时世”常常与“时势”相联系,强调顺应时代潮流和把握社会脉搏的重要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时世”的含义和关注点也会有所不同。
“时世”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复杂的情感,因为它涉及到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挑战。
在个人生活中,我常常用“时世”来思考当前的社会问题,比如经济危机、环境污染等,这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动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时世”:
在这变幻的时世里,
我们寻找着永恒的真理,
在风雨中坚定前行,
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在英语中,“时世”可以对应为“times”或“era”,它们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都强调了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的变迁。
通过对“时世”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丰富含义和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描述社会状况的词汇,也是一个引发深思和反思的工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时世”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社会现象。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