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7:16
泼妇: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女性,其行为粗鲁、无礼、好争吵,缺乏教养,常常以激烈的方式表达不满或冲突。
泼妇这个词源于汉语,由“泼”和“妇”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泼”有泼水、泼墨的意思,引申为行为粗鲁、无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检点的女性。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被期望温柔、贤惠、有教养。因此,泼妇这个词带有强烈的贬义,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行为的一种期待和评价。
泼妇这个词通常会引起负面的情感反应,如厌恶、恐惧或不悦。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失控的、难以相处的女性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尽量避免与泼妇类型的女性发生冲突,或者在描述某人时谨慎使用这个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
在诗歌中,泼妇的形象可以被用来象征冲突或挑战传统的行为模式:
她如烈火般燃烧, 不羁的灵魂在风中呼啸, 泼妇的名号, 是她对抗世界的旗帜。
泼妇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愤怒的女性形象,可能伴随着尖锐的声音和激烈的肢体动作。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头发散乱、面部表情扭曲的女性。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的“shrew”或“virago”,也有类似的意思,用来形容一个好争吵、难以相处的女性。
泼妇这个词在语言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也是对女性行为的一种社会评价。在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它可能带来的情感影响和社会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1.
【泼】
(形声。从水,发声。本义:水漏出。见《玉篇》。用力向外倒或洒)。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组词】
泼丢泼养、 泼撒、 泼水难收、 泼污水、 泼油救火、 泼散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