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5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52:26
“举大略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举起大的,忽略小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事情时,着重于大局或重要部分,而对细节或次要部分则不那么重视。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决策或行动时,要有选择性地关注关键问题,而不是事无巨细地处理所有细节。
在文学作品中,“举大略细”常用来形容领导者的决策风格或作者的叙述手法,强调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细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建议他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有重点,不要被琐碎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战略规划中,这个成语被用来指导如何高效地分配资源和注意力。
“举大略细”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人处理问题的一种传统智慧,即在复杂的情况下,要有选择性地关注和处理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它所传达的核心思想仍然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在文化中,“举大略细”体现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哲学思想,强调在处理问题时要既有宏观的视野,也要有微观的操作。这种思想在的管理文化和决策实践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个成语给人以务实和高效的印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有清晰的判断力和果断的行动力。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个冷静、理性的决策者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举大略细”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在处理工作任务时,要优先完成最重要的部分,而不是被琐碎的事务所困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举大略细,心怀天下,不拘泥于一隅之见。”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领导者站在高处,俯瞰全局,指挥若定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沉稳有力的指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ocus on the big picture”,强调关注大局,忽略细节。
“举大略细”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保持清晰的思路和高效的工作方式。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种策略来提高决策质量和行动效率。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略】
(形声。从田,各声。本义:封疆土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略,经略土地也。 、 《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土地,定城国,制诸侯。
4.
【细】
(形声。从系(mì),囟(xìn)声。系,细丝。本义:细小)。
同本义。和“大”相对。
【引证】
《说文》。按,细者,细之微也。-细,微也。 、 《广雅》-细,小也。 、 《礼记·檀弓》-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 《国语·周语》-细钧有钟无镈。 、 《墨子·天志中》-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 、 《荀子·劝学》-不积细流。 、 吴均《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唐·张志和《渔歌子》-斜风细雨。 、 清·刘开《问说》-不知其细。
【组词】
细崽、 细人、 细探人、 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