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0:24
“先来后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按照到达的先后顺序进行处理或安排。基本含义是强调公平性和秩序,即不论身份高低,都应该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
“先来后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简单,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排队和等待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也逐渐扩展,但核心意义始终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先来后到”强调的是一种公平和秩序,这与儒家文化中的“礼”和“义”有关。在社会生活中,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
这个成语给人以秩序和公平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排队、等待和有序的社会生活。它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权利。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在排队时听到或使用这个成语,提醒自己和他人遵守秩序。例如,在超市结账时,如果有人插队,我会用“先来后到”来提醒他们。
在诗歌中,可以将“先来后到”融入描述自然秩序的诗句中:
春风拂过,花开有序,
先来后到,自然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irst come, first served”,强调的是同样的先到先得的原则。不同文化中,这个原则都是普遍接受的公平原则。
“先来后到”这个成语简单而深刻,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秩序和公平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规则。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传达秩序和公平的概念至关重要。
何作嗟迟疾,从来有后先,所期皆一到,我到尔应还。
像和尚、道士家,师兄师弟,只论~,不论年纪。
1.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
2.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3.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
4.
【到】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到,至也。 、 《诗·大雅·韩奕》-靡国不到。 、 《战国策·齐策》-虽隆薛之城到于天。 、 《水经注·江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李斯《谏逐客书》-功施到今。 、 宋·王安石《伤仲永》-复到舅家。
【组词】
到时、 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