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5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50:13
牛黄 是一种中药材,主要由牛的胆囊结石制成。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高热、昏迷、咽喉肿痛、痈肿疔疮等症状。
牛黄一词源于古代中医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在古代文献中,如《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牛黄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牛黄的药用价值和使用方法逐渐被完善和传承。
在**传统文化中,牛黄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药材,与中医药文化紧密相关。它体现了中医学对自然界物质的利用和治疗理念。
牛黄给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联想到传统医学的智慧和治愈的力量。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疗法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牛黄可能不太常见,但在某些特定的健康问题或传统疗法中,它可能被推荐使用。例如,在某些中医诊所,牛黄可能被用于治疗特定的热性疾病。
在诗歌中,牛黄可以被描绘为一种神奇的药材,带来治愈和希望:
在古老的医书中,牛黄闪耀,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它是自然的馈赠,
治愈的使者,希望的光芒。
牛黄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药房,木质的抽屉和标签,以及中药独特的香气。视觉上,它可能与深棕色的粉末或颗粒相关联。听觉上,可能与中药煎煮时的咕嘟声相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牛黄的药材,但类似的利用动物体内结石作为药材的现象在某些文化中也有出现,如印度医学中的某些药材。
牛黄作为一种中药材,不仅具有实际的药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它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体现了对自然界物质的深入理解和利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牛黄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传统医学和文化。
1.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
2.
【黄】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引证】
《说文》-黄,地之色也。 、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 《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 、 《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 、 《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 、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得张黄盖。
【组词】
黄烘烘、 黄干干、 黄骝、 黄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