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3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34:49
夏安居:在术语中,“夏安居”(Vassa)是指僧侣在雨季期间进行的为期三个月的闭关修行。这个传统起源于印度,因为雨季期间外出不便,动物活动频繁,为了避免踩踏生命,僧侣们选择在寺院内集中修行。
文学:在*文学中,夏安居常常被描述为僧侣们深化修行、学佛法的时期。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社区中,提及夏安居时,人们会理解这是指特定的修行时期。 专业领域:在研究或研究领域,夏安居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涉及实践、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同义词:雨季闭关、雨安居 反义词:无明显反义词,但如果要表达相反的概念,可以说“非安居期”或“外出期”。
“夏安居”一词源自巴利语“Vassa”,最初起源于印度传统。随着传播到其他国家,如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夏安居的传统也被保留和发扬。
在文化中,夏安居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活动,不仅涉及修行,还涉及社区的互动和支持。在东南亚国家,夏安居期间,信众会为僧侣提供食物和物资,以支持他们的修行。
夏安居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专注。联想到了僧侣们在静谧的寺院中,远离尘嚣,专心修行的画面。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夏安居的经历,但我曾在泰国旅行时,亲眼目睹了当地信众为僧侣准备食物的场景,感受到了这一传统在社区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夏安居”:
雨季的细雨,轻抚着古老的寺院,
僧侣们闭目静坐,心随佛音流转。
夏安居的钟声,回荡在青翠的山间,
心灵的花园,在这静谧中悄然绽放。
视觉上,夏安居让我联想到绿意盎然的寺院,僧侣们穿着袈裟,静坐修行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寺院钟声和诵经声的和谐共鸣。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闭关修行传统也有所体现,如教的斋戒期,伊斯兰教的斋月等,虽然具体形式和意义不同,但都体现了修行中的专注和自我约束。
通过对“夏安居”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一传统的重要性和它在文化、社会中的深远影响。这个词不仅是一个术语,也是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符号,对于理解**及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夏,中国之人也。
2.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3.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 同: 踞
【引证】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 《史记》-不宜居见长者。 、 《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