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2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22:02
“桐叶封弟”是一个源自**古代历史的典故,出自《史记·晋世家》。故事讲述了周成王年幼时,与弟弟叔虞玩耍,用桐叶作为封地的象征,戏言要封叔虞于唐地。后来,周公旦得知此事,认为君无戏言,于是真的封叔虞于唐,即后来的晋国。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君主的言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或者用来形容言出必行,不可更改的承诺。
在文学作品中,“桐叶封弟”常被用来象征权威和承诺的严肃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政治或法律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或法学,这个典故可能会被用来解释权力和承诺的概念。
同义词:言出必行、一言九鼎、金口玉言 反义词:言而无信、出尔反尔、食言而肥
“桐叶封弟”这个典故源自周朝,经过《史记》的记载,成为了**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典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比喻各种形式的权威和承诺。
在**文化中,“桐叶封弟”体现了对权威和承诺的尊重。这个典故强调了领导者的言行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承诺的严肃性。在社会交往中,这个典故也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尊重。它让我联想到权威和承诺的重要性,以及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重要的商业谈判中使用过“桐叶封弟”这个典故,来强调我们对合同的严肃性和不可更改性。这帮助我们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桐叶轻飘,封弟之诺,
君言如金,不可动摇。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承诺如山,永不动摇。
在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片桐叶轻轻飘落,象征着封地的承诺。在听觉上,我可以想象古代宫廷中的庄严音乐,强调这个典故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典故可能是“The King's word is law”(国王的话就是法律),强调了权威和承诺的不可更改性。
“桐叶封弟”这个词汇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权威和承诺的严肃性,也提醒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权威和承诺的概念。
1.
【桐】
(形声。从木,同声。本义:木名,也名“荣”)。
树名 古书中多指梧桐科的梧桐,还有大戟科的油桐,玄参科的泡桐等。
【引证】
《说文》-桐,荣也。 、 《尔雅》。按,与梧同类而异,皮青而泽,荚边缀子如乳者为梧,亦谓之青桐。皮白,材中琴瑟,有华无实者为桐,亦谓之梧桐。-荣,桐木。 、 《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 、 《礼记·月令》-桐始华。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工之侨得良桐。
【组词】
桐人、 桐子、 桐木人、 桐花烟、 桐杖
2.
【叶】
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汉置县。
【组词】
叶县凫
3.
【封】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同本义。
【引证】
《周礼·春官·保章氏》-所封封域。 、 《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 、 《吕氏春秋·乐成》-使田有封洫。 、 《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组词】
封内,封外、 封守、 封界,封略、 封洫、 封畔
4.
【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弟,韦束之次第也。 、 《吕氏春秋·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