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0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05:05
“田面”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田地的表面,即农田的可见部分,包括种植作物的土壤表面。它是一个名词,用来描述农业用地的一个具体部分。
在文学作品中,“田面”可能被用来描绘乡村的宁静与丰收的景象,如“金黄的田面在夕阳下闪着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田面”来指代农田的整体或部分,例如在讨论农作物种植时。在专业领域,如农业科学中,“田面”可能涉及到土壤管理、灌溉技术等更具体的应用。
“田面”这个词由“田”和“面”两个字组成。“田”字自古以来就指代农田,而“面”字在这里表示表面。这个词的组合反映了其字面意义,即田地的表面。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中已有“田”字的记载,而“面”字的使用则更为广泛,常用来表示物体的表面。
在**传统文化中,农田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因此“田面”这个词承载着农业社会的深厚文化意义。它不仅代表了食物的生产地,也是农民辛勤劳动的象征。
提到“田面”,我联想到的是宁静的乡村风光、勤劳的农民和丰收的喜悦。这个词带有一种朴实和自然的情感,让人感到安心和满足。
在我的家乡,每年春耕时节,我都能看到家人和邻居们在田面上忙碌的身影,这是一种深深的归属感和对土地的敬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田面”:
春风拂过田面, 绿波荡漾着希望。 农民的汗水, 滋润着这片土地的梦想。
想象一幅画面:广阔的田面在阳光下闪耀,远处传来农民劳作的歌声,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人类劳动的美。
在英语中,“田面”可以对应为“field surface”或“farmland surface”,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都指向农田的表面。
通过对“田面”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农业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物理空间,也承载了人们对土地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田】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后作“佃”。耕作。
【引证】
《说文》-田,树谷曰田。 、 《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田,种禾稼也。 、 《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 《汉书·高帝纪上》-令民得田之。 、 刘向《说苑》-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组词】
田戍、 田作、 田畜、 田桑、 田农、 田种、 田穑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