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0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02:45
揆理度势(kuí lǐ dù sh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推理和分析来判断形势。其中,“揆”意为衡量、推测,“理”指道理、规律,“度”是揣度、估量的意思,“势”则指形势、趋势。这个成语强调在面对复杂情况时,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揆理度势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述人物的智慧和策略,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谋士或政治家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或军事战略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分析和决策过程。
同义词:审时度势、洞察秋毫、见微知著 反义词:盲目跟风、不识时务、一意孤行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与判断和分析形势有关,但“揆理度势”更强调通过理性分析来把握形势的本质。
揆理度势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哲学和政治思想,特别是在《易经》等经典文献中,有关于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
在中国文化中,揆理度势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寻求平衡和最佳解决方案。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强调领导者和决策者需要具备的智慧和远见。
揆理度势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信任,因为它代表了智慧和理性的结合。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揆理度势的人往往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这让人感到安心和依赖。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需要揆理度势的决策时刻。当时公司面临一个重大的市场变化,通过深入分析市场趋势和公司资源,我帮助团队做出了一个关键的战略调整,最终帮助公司度过了难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揆理度势:
在风云变幻的棋盘上,
智者揆理度势,步步为营。
星辰指引着方向,
理性之光照亮前行的路。
揆理度势让我联想到一位智者在静谧的书房中,烛光下仔细研究地图和战略图,背景音乐是古典的琴声,营造出一种深思熟虑和专注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
虽若确有把握,然专断一国贸易,与概断各国贸易,揆情度势,迥不相同。
1.
【揆】
(形声。从手,癸声。本义:测量方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揆,度也。 、 《诗·鄘风·定之方中》-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 《易·系辞》-初率其辞而揆其方。 、 《国语·周语》-南北之揆七同也。
2.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3.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
4.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