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7:11
奏报: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向上级或官方报告事情,通常指正式的、书面的报告。在古代,官员向报告政务或军事情况时使用这个词。
“奏报”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奏”字原意为演奏音乐,后引申为向上级陈述;“报”字则有报告、告知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为特定的行政用语。
在**古代,奏报是官僚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体现了等级制度和信息传递的正式性。这种文化传统影响了后来的政府机构运作方式。
这个词给人一种正式、庄重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朝廷的严肃氛围和官僚体系的繁文缛节。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的学术或行政报告中,仍能体现出其正式和权威的意味。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朝廷的诗时,可以使用“奏报”来描绘官员的职责和朝廷的运作:
金殿之上,官员肃立,
奏报声中,天下事集。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官员手持奏折,步履匆匆地走向皇宫,背景是古代**的宫殿建筑。听觉上,可能会有官员宣读奏报的声音,伴随着宫廷乐器的演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正式报告行为可能使用“report”或“submit a report”等词汇,但“奏报”这个词带有更强烈的**古代文化色彩。
“奏报”这个词虽然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古代官僚体系和皇权文化的重要信息。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能够窥见古代社会的运作方式。
1.
【奏】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chè),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tāo),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奏,进也。 、 《虞书》-敷奏以言。 、 《诗·小雅·六月》-以奏肤公。 、 《诗·小雅·宾之初筵》-各奏尔能。 、 《书·益稷》-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使奏其技。 、 《论衡·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 、 萧纪《同萧长史看妓》-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 、 方苞《狱中杂记》-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
【组词】
奏舞、 奏歌
2.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