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2:04
词汇“察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察廉”由两个汉字组成:
结合起来,“察廉”可以理解为对某人或某事的廉洁情况进行观察和审查。
由于“察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出现的频率较低。在专业领域,如政府监察、审计、反腐败工作中,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用以指代对官员廉洁性的审查。
由于“察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由“察”和“廉”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廉洁是一个重要的道德标准,特别是在政府官员中。因此,“察廉”这个词可能与的反腐败文化和廉洁政治有关。
“察廉”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正直、公正和责任感。它传达了一种对廉洁行为的追求和对不正之风的抵制。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新闻报道、政策讨论或学术研究中可能会遇到。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察廉”作为一个主题,探讨个人或组织如何坚持廉洁,以及这种坚持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察廉”与廉洁和审查有关,可能会联想到公正的天平、清白的象征或审查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察廉”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文中的“integrity check”或“ethics review”。
“察廉”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对廉洁行为的重视和对不正之风的警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文化背景。
1.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
2.
【廉】
(形声。从广(yǎn),兼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厅堂的侧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户五尺,士三尺。堂边皆如其高。-廉,仄也。 、 《仪礼·乡饮礼》。郑玄注:“侧边曰廉。”-设席于堂廉东上。 、 《汉书·贾谊传》-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