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8:26
词汇“察夺”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雅或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察夺”的字面意思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做出判断或决定。它通常涉及对情况的仔细观察和深入分析,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或决策。
“察夺”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察”意为观察,“夺”意为取得或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专业和正式的语境中仍保留其原有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察言观色”和“审时度势”,这与“察夺”的含义相契合。在社会交往和决策过程中,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被视为重要的能力。
“察夺”一词给人以严谨、深思熟虑的印象,可能会联想到智者、决策者或领导者的形象。它强调了在复杂情境中通过理性分析来做出决策的重要性。
在个人生活中,面对重要决策时,如职业选择、投资决策等,可以运用“察夺”的思维方式,通过全面观察和深入分析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云变幻的棋局中,智者察夺,步步为营,终将胜利的旗帜高高扬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智者在沉思中观察着复杂的图表或地图,进行着深入的分析。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节奏缓慢、深沉的音乐,以增强“察夺”带来的深思熟虑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组合来实现,如英语中的“observe and decide”。
“察夺”是一个强调观察和分析的词汇,它在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在个人和专业生活中加以运用。
1.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
2.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