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1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10:59
校订: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对文本、书籍或其他文献进行仔细的检查和修改,以纠正错误、改进表达或调整格式,使其更加准确、清晰和符合标准。
校订一词源于汉语,"校"字古已有之,意为比较、核对,"订"字则有改正、修订之意。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校订成为出版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传统文化中,校订被视为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职业精神。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校订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尤其是在新闻出版和网络内容管理中。
校订往往让人联想到细致、耐心和专业性。它可能带来一种安心感,因为经过校订的文本更加可靠和权威。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我深刻体会到校订的重要性。每次校订都能发现之前未注意到的错误,使论文质量得到提升。
在诗歌中,校订可以比喻为心灵的净化过程:
在文字的海洋里,我一遍遍校订,
如同在心灵的沙滩上,拾起每一粒瑕疵的贝壳。
校订的过程可以联想为一位细致的工匠在打磨一件艺术品,每一次修改都是对完美的追求。
在英语中,校订可以对应为 "proofreading" 或 "editing",虽然具体含义略有不同,但核心都是对文本的精细调整。
校订是确保信息准确性和质量的重要步骤。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校订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沟通效果和专业形象至关重要。通过校订,我们不仅能够纠正错误,还能提升文本的整体质量,使其更加精炼和有力。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订】
(形声。从言,丁声。本义:评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评。-订,平议也。 、 《诗·天作》笺-订太平文王之道。 、 《论衡·案书》-两论相订,是非乃见。
【组词】
订铨、 《订鬼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