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9:11
敛步: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放慢脚步或停止前进。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在行走时减缓速度,或者在某种情况下停止前进。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敛步”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面对某种情感或情境时的反应,如在紧张、犹豫或敬畏时放慢脚步。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某人放慢或停止行动的情况。
专业领域:在军事或体育领域,“敛步”可能用来描述战术上的减速或暂停行动。
同义词:缓步、停步、止步
反义词:疾步、快步、奔走
“敛步”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敛”(收起、减少)和“步”(行走)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敛兵”(收兵)的用法,类似的构词逻辑也适用于“敛步”。
在**传统文化中,“敛步”可能与礼仪和尊重有关,如在进入寺庙或祖先墓地时敛步,以示敬意。
这个词汇给我一种谨慎和尊重的感觉,联想到了在特定场合下应有的礼貌和谨慎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参观博物馆时看到游客们在重要展品前敛步,以示对文物的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岁月的长河中,我敛步回望,那些逝去的时光,如梦如幻。”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安静的图书馆中缓缓行走,生怕打扰到他人。听觉上,可能是轻轻的脚步声,伴随着书页翻动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low down”或“halt”,但这些词汇没有“敛步”所包含的尊重和谨慎的意味。
“敛步”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动作,还反映了人的内心状态和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深度。
1.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
2.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