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2:00
“旗靡辙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旗帜倒下,车轮陷入泥泞。基本含义是指军队溃败,秩序混乱,无法继续战斗。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战场上军队溃败的情景,也可以比喻任何组织或团体在面对困难时失去秩序和控制。
在文学作品中,“旗靡辙乱”常用于描绘战争场面,如《三国演义》中描述曹操兵败赤壁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混乱无序的情况,如公司管理混乱、项目失控等。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旗靡辙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战争文献中,用以描述战败的惨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混乱和无序。
在传统文化中,战争和军事是重要的主题,因此与战争相关的成语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秩序和纪律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混乱、无序和失败的负面情感。联想上,可能会想到战场上士兵的恐慌、旗帜的倒下和车轮的挣扎,这些都是失败和绝望的象征。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失去控制的情况,如家庭争吵、工作压力导致的混乱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旗靡辙乱,星辰见证了这场无声的溃败。”
视觉上,可以想象战场上旗帜倒下、士兵慌乱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战鼓的沉闷声、士兵的呼喊声和马蹄的嘈杂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disarray”或“in chaos”,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表达了混乱和无序的概念。
“旗靡辙乱”这个成语不仅在描述战争场面时有其独特的形象和力量,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有力的比喻工具。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混乱和无序的状态,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谓栎下未必~,但全师未尽出耳。
1.
【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 、 《广雅》-熊虎曰旗。 、 《周礼·春官》-师都建旗。 、 《周礼·司常》-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 、 《曹刿论战》-望其旗靡。
泛指各种旗帜。
【引证】
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礼记·月令》-以为旗章。 、 《管子·兵法》-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
【组词】
旗纛、 旗牌、 旗鼓、 旗头、 旗麾
2.
【靡】
(形声。从非,麻声(mǐ)。本义:无;没有)。
同本义 。
【引证】
《尔雅》-靡,无也。 、 《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 、 《诗·邶风·泉水》-靡日不思。 、 《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 、 《聊斋志异·促织》-靡计不施。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
【组词】
靡有孑遗
3.
【辙】
(形声。从车,徹(chè)省声。本义: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4.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