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0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00:45
“挺拔不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或某物高大、直立,与众不同,不随波逐流。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物具有独特的气质或特点,不平凡,不普通。
在文学作品中,“挺拔不群”常用来形容人物的高尚品质或独特性格,如形容一位英雄人物的坚定和独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赞美某人的独特风格或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植物学,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植物的独特生长形态。
同义词:卓尔不群、出类拔萃、独树一帜 反义词:平庸无奇、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同义词中,“卓尔不群”强调的是卓越和与众不同,“出类拔萃”强调的是在同类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强调的是独特的风格或立场。反义词则表达了普通、随大流的意思。
“挺拔不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挺拔”和“不群”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挺拔”指的是直立、高大,而“不群”则指的是与众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人的品质或事物的特点。
在**文化中,“挺拔不群”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坚定立场的人。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于个性和独特性的追求。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坚强、独立和与众不同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自己的立场和风格。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用“挺拔不群”来形容一位在学术研究中始终坚持自己观点的教授,他的独立思考和坚定立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茫茫人海中,他如一棵挺拔不群的松,风雨无阻,屹立不倒。”
视觉上,“挺拔不群”让人联想到高耸的山峰或挺立的树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坚定有力的演讲或音乐中的高亢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nd out from the crowd”或“unique and exceptional”,都表达了与众不同和卓越的含义。
“挺拔不群”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描述人物或事物时更加准确和生动。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1.
【挺】
(形声。从手,廷声。本义: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挺,拔也。 、 《战国策·魏策》-挺剑而起。 、 《史记·陈涉世家》-尉剑挺。
【组词】
挺举;挺挏
2.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群】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引证】
《说文》-群,辈也。 、 《国语·周语》-兽三为群。 、 《诗·小雅·吉日》-或群或友。 、 《诗·小雅·无羊》-三百维群。 、 《礼记·曲礼》-大夫不掩群。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柳宗元《封建论》-故近者聚而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