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3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31:28
“克难”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克服困难。它通常用来描述在面对挑战或逆境时,通过努力、智慧或勇气来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的行为。
“克难”一词源于汉语,其字面组合“克”意为克服,“难”意为困难。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克敌制胜”的表述,现代汉语中“克难”一词的使用更加广泛,特别是在描述个人或集体在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行为。
在文化中,“克难”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在的历史和现实中都有所体现,如在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时期,**人民都展现了克难奋进的精神。
“克难”一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勇气、坚持和成功。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通过努力最终达成目标。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学一门难度较高的课程时,通过克难学,最终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知识。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克难”精神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克难”:
在风雨中克难前行,
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
心中的火焰不曾熄灭,
照亮前方的道路。
在英语中,“克难”可以对应为“overcome difficulties”或“tackle challenges”。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表达,强调在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行动。
“克难”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克服困难的行为,更体现了人类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智慧。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克难”这一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表达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激励自己在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
1.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2.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