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6:45
“爱别离苦”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经典,用来描述人生四大苦之一,即“爱别离”之苦。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因爱而产生的分离之苦,指的是人们因为深爱某人或某物,而当这些所爱之物或人离开时,所感受到的深深的痛苦和悲伤。
在文学作品中,“爱别离苦”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因失去所爱而经历的情感挣扎和心理痛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表达对失去亲人或朋友的悲伤。在**或哲学讨论中,这个词汇则可能被用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苦难。
“爱别离苦”源自经典,特别是《四十二章经》中提到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这四大苦是对人生苦难的基本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人类情感的普遍体验。
在**传统文化中,“爱别离苦”常常与诗词、戏剧等文学形式相结合,用以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苦难的感慨。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失去时的情感反应。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深沉的悲伤和无法言说的痛苦。它提醒我珍惜眼前人,因为任何形式的分离都可能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因为亲人的去世而经历“爱别离苦”,这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每一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忆往昔,爱别离苦,泪湿青衫。”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恋人分别的画面,背景是朦胧的月光和飘落的秋叶,传达出深深的哀愁。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悲伤的小提琴曲,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来表达“爱别离苦”的情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情感可以用“bittersweet”(苦乐参半)来形容,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涉及到因爱而生的复杂情感。
“爱别离苦”是一个深刻反映人类情感体验的词汇,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文化和哲学讨论中占有重要位置。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人类的情感世界。
问:‘如何是至极之谈?’曰:‘爱别离苦。’
1.
【爱】
(形声。从心,旡(jì)声。本义:亲爱;喜爱)。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引证】
《尔雅》-惠,爱也。 、 《说苑·说丛》-爱施者,仁之端也。 、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 、 《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 《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 、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
【组词】
爱幸、 爱乐、 爱敬、 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
2. 【别】
3.
【离】
(形声。从隹(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离,离黄仓庚也。 、 《易·说卦》-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 、 《颜氏家训》-离则配禹。 、 《诗·邶风·旌丘》-流離之子。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
【苦】
粗劣 同: 盬
【组词】
苦盐、 苦功、 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