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4:16
“散施”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分散地、不集中地施予或给予。它强调的是一种分散的、不集中的给予行为,可能涉及到物质、帮助、恩惠等方面。
在文学作品中,“散施”可能用来描述一种慷慨的行为,如“他总是散施他的财富给需要帮助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社会或语境中,如中的“布施”,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
同义词:分散给予、广泛施予、普遍布施 反义词:集中给予、特定施予
“散施”由“散”和“施”两个字组成。“散”字有分散、不集中的意思,“施”字则有给予、施予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物质的分散给予,如粮食、金钱等。
在某些文化或背景下,“散施”可能与慈善、慷慨和无私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例如,在中,布施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通过散施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来积累功德。
“散施”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慷慨、无私和慈善的行为,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思考和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自己实践“散施”的行为,比如在社区中帮助他人、捐赠物品给需要的人等。这些行为不仅帮助了他人,也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如水,散施温柔的光辉,抚慰着夜行的旅人。”
视觉上,“散施”可能让人联想到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的斑驳光影,或是慈善活动中的捐赠场景。听觉上,可能是慈善晚会上人们的掌声和感谢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catter”或“disperse”,但这些词更多强调的是物理上的分散,而不是给予的行为。
“散施”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含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承载了慷慨、慈善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施】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 《说文》-施,旗貌。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旖旎(施)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