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21:2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1:27:18
盗贼作乱。
1.
【盗】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同本义。
【引证】
、 《荀子·脩身》-窃货曰盗。 、 《庄子·山水》-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奸。 、 《荀子·不苟》-盗名不如盗货。 、 《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国人善盗乎?
【组词】
偷盗、 盗跖下惠、 盗名
2.
【宄】
(形声。从宀(mián),九声。本义: 从内部作乱或窃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外为盗,内为宄。-宄,奸也。 、 《虞书》。注:“在内曰宄。”-冠贼奸宄。 、 《广韵》-宄,内盗也。 、 《书·牧誓》-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 《国语·晋语六》-乱在内为宄,在外为奸。御宄以德,御奸以刑。
作乱或盗窃的人。
【引证】
《汉书·辛庆忌传》-奸宄不得萌动而破灭。 、 《国语》-毁则者为贼,掩贼者为藏,窃宝者为宄,用宄之财者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