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0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09:44
“廿四史”是指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们构成了古代历史的官方记载。这些史书包括:
在文学中,“廿四史”常被用来指代**古代历史的权威记载,如“研读廿四史,以史为鉴”。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简化为“二十四史”或“史书”。在专业领域,历史学者和研究者会详细引用其中的具体史书,如《史记》、《汉书》等。
同义词:史书、正史、纪传体史书 反义词:野史、稗官野史(指非官方的、民间的史料)
“廿四史”一词源于**古代对官方史书的统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史书被整理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形成了“廿四史”的概念。
在**文化中,“廿四史”被视为历史的权威,对后世的历史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不仅是历史资料,也是文学和哲学的宝库。
“廿四史”给人以庄重、权威和深厚的历史感。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学者的勤奋和智慧,以及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在我的学*过程中,研读“廿四史”让我对**古代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历史研究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廿四史中寻古迹,千年风云一卷收。”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古籍堆中翻阅“廿四史”,书页翻动的声音伴随着历史的回响。
在西方,类似的官方历史记载体系如“罗马史”、“希腊史”等,但它们没有形成像“廿四史”这样统一的命名和体系。
“廿四史”不仅是古代历史的官方记载,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理解历史、文化和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帮助我构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1.
【廿】
二十。后也大写作“念”。
【引证】
清·林觉民《与妻书》-三月念六。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廿二日天稍和。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经廿年。
2.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3.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