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16:45
歃血为誓 的字面意思是通过饮血或涂抹血液来发誓,表示誓言的严肃性和不可违背性。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一种仪式,参与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忠诚和决心。
歃血为誓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盟誓仪式,其中“歃”指的是饮或涂抹,“血”代表血液,“为誓”表示发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从实际的仪式转变为象征性的表达。
在中国文化中,歃血为誓象征着极端的忠诚和承诺,常用于描述古代英雄之间的结义或盟约。这种仪式强调了誓言的神圣性和不可违背性。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感觉,联想到古代英雄豪杰的忠诚和决心。它也让人想到誓言的严肃性和不可违背性。
在现代社会,虽然不再使用歃血为誓的实际仪式,但这个词仍然可以用来形容非常严肃的承诺或誓言。例如,在描述两个人之间的深厚友谊或合作关系时,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强调其严肃性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古老的月光下,
我们歃血为誓,
誓言如星辰,
永恒不灭。
结合古代战争的画面和战鼓声,可以更好地理解歃血为誓的庄严和神圣感。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希腊和罗马,也有类似的盟誓仪式,但具体的形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歃血为誓 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古代的仪式,还象征着极端的忠诚和承诺。在现代社会,虽然不再使用实际的仪式,但这个词仍然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可以用来形容非常严肃的承诺或誓言。
受金液,经投金人八两于东流水中,歃血为誓,乃告之。
1.
【歃】
(形声。从欠,杀声。从“欠”表示与口、出气有关。本义:饮,微吸)。
饮。
【引证】
《史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
2.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誓】
(形声。从言,折声。本义:发誓;立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自表不食言之辞皆曰誓,亦约束之意也。”-誓,以言约束也。 、 《礼记·曲礼》-约信曰誓。 、 《书·甘誓》。注:“要信也。”-予誓,告汝誓命。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 《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司射西面誓之。 、 《左传·隐公元年》-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 赵长卿《贺新郎》-终待说山盟海誓。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为誓与城为殉。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组词】
誓志、 誓死不贰、 誓辞、 誓戒、 誓剑、 誓书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