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9:11
早出晚归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早上出门,晚上回家”,用来形容一个人工作或活动的时间很长,通常是从早到晚,工作非常辛苦或者非常忙碌。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早出”和“晚归”两个词组组成,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勤劳美德的推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工作繁忙和辛苦。
在**文化中,勤劳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早出晚归”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状态,也体现了对勤劳精神的赞扬。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表达对长时间工作的人的同情和理解。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辛苦和劳累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生活或事业不懈努力的人们。它也可能引发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见过许多朋友和家人因为工作需要而早出晚归,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我深感敬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他已踏上征程;夜幕降临,方才归家。早出晚归,只为那一抹希望的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om dawn till dusk”,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也有相似的含义,即从早到晚。
“早出晚归”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状态,也反映了社会对勤劳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1.
【早】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甲”的最早写法象“十”,指皮开裂,或东西破裂。“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本义: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早,晨也。 、 《诗·召南·小星》疏-晨初为早。 、 《老子》-是谓老服。 、 唐·韩愈《原毁》-早夜以思。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早暮咈吾耳。 、 《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
【组词】
清早、 明早、 早出晚归、 起早贪黑;早天、 早角、 早朝、 早膳、 早霞、 早堂、 大清早
2.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3. 【晩】
4. 【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