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4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41:09
“乘间伺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利用空隙或机会伺机行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事在对方不注意或疏忽的时候,抓住机会进行某种行动或达到某种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乘间伺隙”常用于描述策略或阴谋,如在历史小说或战争题材中,角色可能会利用敌人的疏忽来发动攻击或进行**活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小聪明或机会主义行为,比如在工作中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政治或商业策略中,这个词汇强调了时机和机会的重要性。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细微差别上有所不同,例如“伺机而动”强调等待合适的时机,而“趁虚而入”则更侧重于利用对方的弱点。
“乘间伺隙”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兵法和策略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在军事领域,也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乘间伺隙”体现了对时机把握的重视,这与儒家思想中的“时中”概念有关,即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情。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策略和智慧的尊重。
这个成语可能带有一种策略性和机智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聪明和灵活的思维。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带有负面的联想,如阴谋和不诚实。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工作中遇到过需要“乘间伺隙”的情况,比如在一次团队会议中,我抓住了一个展示自己项目的机会,从而获得了领导的认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闪烁,智者乘间伺隙,于无声处听惊雷。”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阴影和潜行的身影。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夜晚的寂静和偶尔的虫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ize the opportunity”或“take advantage of a gap”,虽然这些表达没有“乘间伺隙”那么具有策略性和阴谋感。
“乘间伺隙”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体现了时机的重要性,也反映了策略和智慧的价值。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精确性。
分任授职,乘间伺隙,兵不妄动,故战少败而江南安。
陛下初揽政事,乃小人~之时也。
1.
【乘】
用以指车兵。
【引证】
《左传》-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引证】
《孟子》-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组词】
乘籍
2.
【间】
(会意。古写作“閒”,“间”是后起字。金文,从门,从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jiàn) 本义:门缝)。
同本义。泛指缝隙;空隙。
【引证】
《说文》-閒,隙也。从門,中见月。会意。 、 《墨子经》-有閒中也。又,閒不及旁也。 、 《孟子》-其閒不能以寸。 、 、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 、 、 宋·文天祥《 后序》-得间奔真州。
【组词】
间出、 间缺、 间蹊、 间径
3.
【伺】
在人身边供使唤;
照料饮食起居;
【引证】
《水浒传》-伺候柴进回庄,林冲便说道
4.
【隙】
(会意。从阜(fù)亦声。阜,土山,与土有关。本义:墙上开裂的裂缝)。
同本义。也泛指孔穴、空隙。
【引证】
《说文》-隙,壁际孔也。 、 《广雅》-隙,裂也。 、 《左传》-墙之隙坏,谁之咎也。 、 《礼记·三年问》-若驷之过隙。 、 《国语·周语下》-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 、 唐·孟棨《本事诗》-柳每以暇日隙壁窥韩(韩翃)所居,即萧然葭艾,闻客至,必名人。 、 《商君书·修权》-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组词】
裂隙;罅隙;隙穴、 隙地、 隙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