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0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07:41
“佞巧”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佞”和“巧”。其中,“佞”字通常指谄媚、奉承,而“巧”字则指巧妙、机智。结合起来,“佞巧”指的是用机智和巧妙的手段进行谄媚或奉承,通常带有贬义,暗示这种行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聪明机智,但实际上是为了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佞巧”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讨好他人,实则心怀不轨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政治学、社会学中,可能会用来分析某些政治人物或社会现象。
同义词中,“谄媚”和“奉承”更强调对上级的讨好,而“巴结”则更侧重于为了个人利益而刻意讨好他人。反义词则强调了与“佞巧”相反的品质,如正直和真诚。
“佞”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巧言令色,后来逐渐演变为指谄媚、奉承。“巧”字则自古以来就有巧妙、机智的含义。两个字结合成“佞巧”,强调了用机智的手段进行谄媚的意味。
在**传统文化中,“佞巧”往往与奸诈、不诚实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被视为一种负面的品质。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常更倾向于真诚和正直,而对佞巧的行为持批判态度。
“佞巧”这个词给人一种不诚实和虚伪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表面上讨好他人,实则心怀不轨的人。这种联想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安和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表面上对我们非常好,但实际上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用“佞巧”来形容这种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将“佞巧”融入到对某些虚伪行为的描绘中,如:
春风拂面佞巧笑,
心怀鬼胎暗自嘲。
在视觉上,“佞巧”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表面光鲜亮丽,实则内心阴暗的人。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甜言蜜语,实则充满算计的话语。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sycophantic”和“clever”结合起来描述类似的行为,即用聪明的手段进行奉承。
“佞巧”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行为的评价和态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对于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丰富性非常重要。
1.
【佞】
(会意。从女,信省。本义:用花言巧语谄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佞,巧谄高材也。 、 《广雅》-佞,巧也。 、 《韩诗外传》-佞,谄也。 、 《国语·晋语》-佞之见佞,果丧其田。 、 《史记·周本纪》-为人佞巧。 、 《盐铁论·刺议》-以邪导人谓之佞。 、 《论语·公冶长》-焉用佞。 、 《书·吕刑》-非佞折狱,惟良折狱。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佞誉诬谀之徒。
【组词】
佞王、 佞巧、 佞感、 佞道、 佞兑、 佞禄、 佞色、 佞恶、 佞口、 佞舌、 佞言、 佞给、 佞慧
巧言谄媚的人。
【引证】
《英烈传》-全望陛下亲贤远佞,以调天和,以安黎庶。
【组词】
奸佞
2.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