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4:14
“漫诞不稽”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漫、诞、不、稽。字面意思是指言语或行为荒诞不经,不合逻辑,不严肃认真,带有荒谬和滑稽的意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合常理、荒唐可笑的事情或言论。
在文学作品中,“漫诞不稽”常用来形容小说、戏剧中的荒诞情节或角色行为,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人公变成甲虫的情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言论荒谬,或者形容一些荒唐的**。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逻辑学,它可能用来讨论那些逻辑上不严密或不合常规的论点。
同义词:荒诞不经、荒谬绝伦、无稽之谈 反义词:合情合理、言之有理、逻辑严密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程度的强弱,例如“荒诞不经”更强调不合常规,“无稽之谈”则强调没有根据。
“漫诞不稽”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荒诞和不合逻辑行为的描述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荒谬事物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对于言行的严谨和逻辑性有较高要求,因此“漫诞不稽”这样的成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符合社会规范和逻辑思维的行为。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轻蔑和嘲讽的情感色彩,使用时往往伴随着对荒谬事物的不满或嘲笑。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不合逻辑、难以置信的场景,有时也用于幽默或讽刺的语境中。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的言论或行为极其荒谬,我可能会用“漫诞不稽”来形容,以此表达我的不认同或讽刺。
在创作一首讽刺诗时,我可以使用“漫诞不稽”来形容那些荒谬的政治言论,以此来揭示其不合逻辑和荒唐之处。
想象一幅漫画,画面中的人物行为荒诞可笑,完全不合常理,这正是“漫诞不稽”的视觉表现。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荒诞剧中的夸张音效,增强了荒谬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bsurd”或“ridiculous”,它们也有荒谬、不合逻辑的含义,但语境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
“漫诞不稽”这个成语在描述荒谬事物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荒谬的意味,还带有一定的批评和讽刺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表达方式,使我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其为漫诞不稽,无足疑者。
1.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
2.
【诞】
(形声。从言,延声。本义:说大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诞,词诞也。 、 《书·酒诰》-诞惟民怨。 、 《书·大诰》-肆朕诞以尔东征。 、 《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诞,大言也。”-言神事如迂诞。 、 《汉书·艺文志》-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
【组词】
诞诈、 诞辞、 诞言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稽】
叩头至地。
【引证】
《荀子·大略》-至地曰稽颡,下衡曰稽首。 、 《礼记·射义》-再拜稽首。 、 《仪礼·士丧礼》-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踊。
【组词】
稽拜、 稽颡、 稽颡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