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2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28:51
“哑然而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因为某种原因而突然笑出声来,但笑声中带有哑音,即声音不大或者有些压抑。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因为某种意外、滑稽或者尴尬的情况而突然发笑,但又不便大声笑出。
在文学作品中,“哑然而笑”常用来描绘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增添情节的幽默感或尴尬氛围。在口语交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自己或他人在某种情境下的自然反应。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交往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人们在特定社交场合的非言语行为。
“哑然而笑”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成语中常见的形象化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笑通常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但“哑然而笑”则带有一种微妙的尴尬或不适感,反映了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在某些场合下对情感表达的控制和修饰。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一种轻松和幽默感,同时也带有一种微妙的尴尬感。它让我联想到在公共场合或正式场合中,人们因为某种意外或不适宜的情况而不得不压抑自己的笑声。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遇到需要“哑然而笑”的场合,比如在严肃的会议中听到一个不太合时宜的笑话,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看到一个滑稽的场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月光下,他的故事如此荒诞,引得我哑然而笑,星光也似乎在窃笑。”
想象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中,一个人因为读到一个特别滑稽的段落而突然哑然而笑,周围的读者投来好奇的目光,这个场景既有视觉上的尴尬,也有听觉上的轻微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uckle to oneself”或“snicker”,这些表达也带有一定的私密性和轻微的尴尬感。
“哑然而笑”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一种特定的情感反应,还反映了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规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禹济江南省水理,黄龙负舟,舟中人怖骇,禹乃哑然而笑。
孔明听罢,~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
1.
【哑】
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语功能。
【引证】
《史记·刺客传》-吞炭为哑。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笑】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笑,喜也。 、 《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 、 《易·萃》-一握为笑。 、 《诗·卫风·氓》-载笑载言。 、 、 《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 、 《论语·宪问》-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 《聊斋志异·狼三则》-止增笑耳。 、 《列子·汤问》-笑而止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笑而不顾。
【组词】
笑唏唏、 笑咍咍、 笑浪、 笑面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