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8:01
反作用:字面意思是指对某一作用或行动产生的对立或相反的影响。在物理学中,它指的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加的等大反向的力。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任何形式的反应或回应,这种反应或回应与原始行动或事件的方向相反。
“反作用”一词源自拉丁语“contra”(对抗)和“action”(行动),在17世纪被引入英语,最初用于物理学领域,后来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和日常语境中。
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中,反作用常常与“反弹效应”相关,指的是当人们试图压抑或改变某种行为或思想时,这种行为或思想反而变得更加强烈。
“反作用”可能引起一种负面或意外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通常与不希望发生的结果相关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计划失败或努力白费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试图通过严格控制孩子的行为来教育他们时,他们可能会产生反作用,变得更加叛逆。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反作用”来比喻人生的曲折和意外:
如同火箭的反作用, 人生轨迹常偏离初衷, 每一次努力, 或许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折。
在不同语言中,“反作用”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概念通常是相似的,即对某一行动的相反或对立反应。
“反作用”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在科学领域有精确的定义,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理解“反作用”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各种情况下的意外后果,从而在决策和行动中更加周全。
1.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2.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3.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