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2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3:48
“众工”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众多的工人或者劳动者。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众多的人在工作中”。
“众工”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众”(众多)和“工”(工作或工人)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工”已有指代工匠或工人的含义,而“众”则强调数量之多。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含义也逐渐扩展。
在**,“众工”常常与劳动人民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强调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的语境中。它也反映了社会对工人阶级的关注和尊重。
“众工”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辛勤劳动、汗水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它可能唤起对工人阶级的同情和尊重,也可能引发对劳动条件和社会公平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社区服务活动中与一群建筑工人合作,亲眼见证了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团队精神,这让我对“众工”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众工”:
在晨曦的微光中,众工的身影
如雕塑般坚定,每一锤每一凿
都是对未来的承诺,对生活的热爱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忙碌,阳光照耀下,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坚韧。背景音乐可能是节奏感强的劳动号子,传递出力量和团结的感觉。
在英语中,“众工”可以对应为“workers”或“laborers”。不同文化中对工人的称呼和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强调劳动的价值和工人的社会地位。
通过对“众工”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工人在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和他们的贡献。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连接着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纽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和理解“众工”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