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0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05:44
“众峰”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许多山峰。它通常用来形容山脉中众多高耸的山峰,或者比喻众多杰出的人物或事物。
在文学作品中,“众峰”常用来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如“群山连绵,众峰耸立”。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群人或事物的集合,如“会议室里众峰云集”。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地理学,它可能特指某一地区的山峰群。
同义词“群山”和“山峦”强调的是山的多和连续性,而“众峰”更强调山峰的高耸和独立性。反义词“平地”和“平原”则与“众峰”形成鲜明对比,指的是没有山峰的平坦地区。
“众峰”由“众”和“峰”两个字组成。“众”字古汉语中意为许多,“峰”字则指山峰。这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山峰常被赋予崇高和神圣的象征意义。因此,“众峰”不仅描述自然景观,也常用来比喻众多杰出的人物或事物,如“文坛众峰”。
“众峰”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是壮丽和崇高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同时也激发我对探索和征服的渴望。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曾亲眼目睹过众峰耸立的景象,那种震撼和敬畏感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众峰”:
众峰耸立,云雾缭绕,
自然的画卷,壮丽无边。
心灵在此,得到净化,
众峰啊,你是永恒的诗篇。
想象一幅画面,众峰在晨曦中逐渐显现,阳光洒在山峰上,形成金色的轮廓。背景音乐可以是宏伟的交响乐,增强这种壮丽的氛围。
在英语中,“众峰”可以翻译为“peaks”或“mountain peaks”。在不同的文化中,山峰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与力量和崇高相关。
“众峰”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也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丰富内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词汇,能够传达出壮丽和崇高的情感,增强我的表达效果。
1.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
2.
【峰】
(形声。从山,峯(fēng)声。本义:山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峯,山耑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夹岸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组词】
山峰、 高峰;孤峰;峰岫,峰朵,峰头;峰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