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4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43:47
词汇“炙浪”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
“炙浪”由两个字组成:“炙”通常指烤、烘烤,而“浪”则常指波浪或浪花。结合起来,“炙浪”可能指的是被烤热的波浪,或者形象地描述一种热浪滚滚的景象。
由于“炙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被用来形容极端炎热的环境,如沙漠中的热浪,或者比喻性地描述某种激烈的情绪或社会现象。
由于“炙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可能是现代文学创作中临时组合的词汇。
在某些文学作品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炙浪”可能被用来象征某种极端或激烈的状态,如社会变革的浪潮。
“炙浪”可能让人联想到炎热、干燥、不适,或者某种强烈的、不可阻挡的力量。
由于“炙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描述极端天气或情绪时,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炙浪”来形容夏日的酷热:
夏日的炙浪翻滚,
大地在烈日下呻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组合词来描述类似的概念,如英语中的“scorching waves”。
“炙浪”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在特定的语境下,它可以有效地传达出炎热、激烈或强烈的情感。在学习语言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
【炙】
(会意。从肉从火。小篆字形,肉在火上烤。本义: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炮当作灼。-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 、 《颜氏家训》-火傍作庶为炙字,凡傅于火曰燔,母之而加于火曰炙,裹而烧者曰炮。柔者炙之,乾者燔之。 、 《礼记·曲礼》。疏:“火灼曰炙。”-毋嘬炙。 、 《礼记·礼运》-以烹以炙。 、 《史记·刺客传》-置匕首鱼炙之腹中。 、 《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 《乐府诗集·西门行》-饮醇酒,炙肥牛。
【组词】
炙煿、 炙肉、 炙羊、 炙鼠、 炙鱼
2.
【浪】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引证】
《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
【组词】
风浪、 激浪、 浪波、 浪淘淘
放荡;放纵。
【引证】
《诗·邶风·终风》-谑浪笑敖。
【组词】
浪弟子、 浪事、 浪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