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9:24
“众位”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一群人或许多人。它通常用于正式或尊敬的场合,用来称呼或指代一群人,尤其是在需要表示尊重或礼貌时。
“众位”由“众”和“位”两个字组成。“众”字古已有之,表示许多人;“位”字则有位置、地位的含义。两者结合,强调了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其特定的位置或地位。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集体和群体是一种美德。因此,“众位”的使用体现了对群体的尊重和重视。
“众位”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常让人联想到重要的会议、庆典或仪式。
在参加正式的会议或活动时,我常常听到主持人或演讲者使用“众位”来称呼与会者,这让我感受到一种正式和尊重的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众位”来描绘一个宏大的场景,如:
星辰众位,照亮夜空,
人间众位,共谱华章。
想象一个庄严的会议厅,人们整齐地坐着,主持人用庄重的语气说:“众位嘉宾,欢迎你们。”这种场景会让人联想到正式、庄重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adies and Gentlemen”或“Honorable guests”,都用于正式场合,表示对听众的尊重。
“众位”是一个具有正式和尊重意味的词汇,适用于需要表达庄重和礼貌的场合。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在正式交流中传达出恰当的尊重和礼貌。
1.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
2.
【位】
(会意。从人立。人站在朝廷上。本义: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列中廷之左右谓之位。 、 《周礼·朝士》-掌外朝之位。
【组词】
位著(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