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6:49
词汇“卿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卿署”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卿署”的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官员的官署,特别是指高级官员的办公场所。在古代,“卿”是对高级官员的尊称,如“九卿”是指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
在文学作品中,“卿署”常用来描绘古代官场的场景,营造一种古朴、庄重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历史学、古代文学研究等专业领域,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卿”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亲近、亲信,后引申为高级官员的尊称。“署”字则有办公、处理事务的意思。随着历史的发展,“卿署”逐渐成为特指高级官员办公场所的词汇。
在古代**,卿署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它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体系。卿署的布局、装饰都反映了主人的身份和品味,同时也承载着处理国家大事的职责。
提到“卿署”,我联想到的是古代官场的庄严和神秘,以及官员们处理政务的场景。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沉淀。
在我的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卿署”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研究历史时,这个词汇是不可或缺的。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官场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卿署灯火通明夜,案牍劳形未有歇。”
想象一下,卿署的门前挂着红灯笼,官员们穿着官服,忙碌地进出。这个场景可以搭配古风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古代官场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政府机构或官员的办公场所,如英文中的“government office”或“ministry”。
“卿署”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的官僚体系,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1.
【卿】
(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二人向食之形。《说文》:“从卯,皂(bī)声。”“卯,事之制也。”本义:飨食)。
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引证】
《说文》-卿,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也。 、 《礼记·王制》。注:“上大夫曰卿。”-诸侯之上大夫卿。 、 《管子·揆度》-卿大夫豹饰。 、 《礼记·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 《国语·晋语》-有卿之名。 、 、 《史记》-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荐笏言于卿士。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王公卿相。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卿士。
【组词】
卿相、 卿贰
2.
【署】
(形声。从网,者声。部署任务,各有系统,故从网。本义:布置;部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署,都署有所系属。 、 《广雅》-署,置也。 、 《国语·鲁语》-署位之表也。 、 《汉书·高帝纪》-部署诸将。
【组词】
部署、 署用、 署事、 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