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4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3:36
“仙风道格”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仙风”和“道格”两个词组成。其中,“仙风”指的是仙人或超凡脱俗的风范,“道格”则指的是道德品质或行为准则的高尚。结合起来,“仙风道格”形容人的风度、气质和道德品质都非常高尚,超凡脱俗,如同仙人一般。
在文学作品中,“仙风道格”常用来形容那些品德高尚、行为超凡的人物,如古代的隐士、高僧或仙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人品德高尚、行为举止优雅时,仍可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哲学、伦理学或**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同义词:
反义词:
“仙风道格”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与传统文化中的“仙人”和“道德”概念有关。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仙人常被描绘为具有超凡能力和高尚品德的存在,而“道”则指道德、道路或宇宙的根本原理。这个成语的形成和流传,反映了**人对高尚品德和超凡境界的追求。
在文化中,“仙风道格”与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有关。儒家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而道家则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和超脱。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道德和精神境界的重视,以及对超越世俗生活的向往。
“仙风道格”这个词汇给人以高尚、纯洁和超脱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被赞颂的隐士、高僧和仙人,他们的形象常常与自然和谐、心灵宁静相联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遇到“仙风道格”这个词汇,它让我对那些追求精神自由和高尚品德的人物产生了深深的敬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山间隐士,仙风道格,
静观云卷云舒,心自逍遥。
在视觉上,“仙风道格”可能让人联想到山水画中的隐士,或在古风音乐中感受到的宁静与超脱。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noble character”或“exalted spirit”,它们也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境界。
“仙风道格”这个词汇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形容人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人对精神自由和道德修养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文化的精髓。
公襟上高爽,有仙风道格,日与二三逸人,放意于江山之间。
1.
【仙】
(会意。本作“僊”。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僊,长生迁去也。 、 《汉书·郊祀志》-求僊人羡门之属。 、 《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仙圣为之臣。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
4. 【格】